编者按:“中国在上海世博会上的环保努力,不仅将惠及7000万人次的世博会参观者,还将为上海2000万市民留下一份绿色资产。”这是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先生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做的评价。 在全球劲吹低碳之风的大背景下,以“绿色”“低碳”为理念的上海世博会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走进上海发现,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维斯塔斯等中外能源业巨头,纷纷借力世博会打出“低碳牌”,藉此吸引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中国石化世博展示“绿色脚印”
“‘奉献碧水蓝天,服务绿色世博’,这是中国石化对上海世博会作出的承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新闻发言人、股份公司董秘局办公室主任黄文生如是说。 黄文生是在中国石化日前在上海举办的“走进中石化媒体记者市场行”媒体沟通会上做上述表示的。记者注意到,和黄文生一起出席媒体沟通会的还有集团公司科技开发部副主任徐惠、炼油事业部副主任陈尧焕、油品销售事业部副主任左兴凯等。作为世界级石油巨人,中国石化借助世博会向人们展示其“绿色脚印”。
为绿色世博“加油”助力
“瞧,这是一支经过改造的加油枪,多了一个橡皮圈,在汽车加油口和加油枪之间形成密闭,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可直接回收。”这是上海宛平路的中石化加油站员工在向记者介绍情况,她说:“油气回收装置的使用,不仅大大降低安全隐患,还避免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黄文生告诉记者,为迎接世博会,中石化在上海共投资2.8亿元,对250座加油站和3座油库完成了油气回收改造。同时,他们还推出更为环保的“沪Ⅳ”油品,自2009年11月1日至今,已销售“沪Ⅳ”油品193万吨,可减少车辆硫排量达2120吨。 据陈尧焕介绍,为满足世博会“绿色油品”供应,中石化先后在上海高桥分公司建成投产了300万吨/年柴油加氢、140万吨/年加氢裂化和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等先进装置,使高桥分公司的汽柴油全面达到沪IV标准、部分满足欧Ⅴ标准。 “上海世博会只是展示中国石化高质量清洁油品的一个窗口。”黄文生举例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和上海高桥分公司先后于去年和今年成功生产出符合欧Ⅴ标准的汽油后,销往香港等地区,为祖国的碧水蓝天做出贡献。 左兴凯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力争比2009年再削减40万吨。按照2009年中国石化汽油产量3443万吨计算,所有加中国石化汽油的车辆一年共减排24100吨二氧化硫。 据了解,作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炼油生产商,中国石化目前拥有35家炼油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等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炼厂集群,年加工能力达到2.28亿吨。
“绿色油品”背后的科技支撑
从有铅到无铅,从国Ⅱ、国Ⅲ到国Ⅳ,再到成功生产出符合欧Ⅴ标准的汽油产品,中国石化在油品质量升级进程中一连串“绿色脚印”是如何走出来的?徐惠回答:“这要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徐惠介绍,中国石化在石油炼化领域的多项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已拥有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蜡油加氢、渣油加氢、汽油加氢、航煤加氢、柴油加氢以及润滑油生产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油全流程技术,并具备了利用自有技术建设单系列千万吨级炼厂的能力。 “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催化裂化、加氢裂化、渣油加氢等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徐惠强调说,“特别是催化裂化技术已居世界先进水平,加氢裂化和渣油加氢技术达到国际同步水平,超低压连续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法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左兴凯告诉记者,除先进的炼油技术以外,中国石化还以严谨的工艺流程和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油品的“质优量足”提供保障。据其介绍,中国石化拥有国内最大的成品油销售网络,2009年销售成品油1.24亿吨,终端销售比例达到84%,日均销售成品油34万吨,每天为超过1500万的消费者提供加油服务。 “因此,我想借世博会这一窗口向全国消费者做出庄严承诺。”左兴凯说,“中国石化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为消费者提供‘100%合格、100%量足’的油品。请媒体和社会公众予以监督。”
世博会人气最旺场馆——“油立方”
石油馆,是上海世博会最热门的场馆之一。 “石油馆人气超旺,其原因不仅仅是馆中播放的4D电影,还因其风格独特的外形。”在石油馆内担任礼仪小姐的中国石化上海石油江浦路加油站加油工殷瑛告诉记者,石油馆外形因与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相似,由此而获得“油立方”的美称。 据黄文生介绍,浅蓝色的“油立方”外表其实是一种绿色新型环保建材。他说:“与现代建筑外墙普遍使用的金属板、玻璃、陶瓷或石材等完全不同,这种新型环保建材是来自石油的衍生品——聚碳酸酯,是一种可回炉再利用的新型环保建材。石油馆近4000平方米的建筑外表皮均使用聚碳酸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创。” 而更为奇妙的是在聚碳酸酯表皮内外,还连通有数以万计的半导体照明灯,这种理论上能耗只有白炽灯1/10的新型节能照明灯,可在夜晚营造出色彩缤纷、千变万化的影像。 另据了解,在上海还有一道“低碳世博”流动风景线——即世博会专属的超过1000辆的油电混合动力车。 “这些环保车辆是由上海通用公司提供的国内首款中高档量产混合动力车,其选择的SM/GF-4 5W-30润滑油,是由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公司提供的。”黄文生告诉记者,根据“绿色世博”的要求,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与清华大学以及汽车企业深度合作,研制出可满足复杂路况和频繁换挡等苛刻工况下的使用要求混合动力车润滑油,是一款绿色环保的润滑油产品。
国家电网:智能电网让更多绿电供应世博
与石油馆浅蓝色人的“油立方”相毗邻,是一个巨型“魔合”馆,这就是国家电网馆。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国家电网馆共分三大主题展区——绿色能源、坚强电网、和谐用电。整个展馆所表现的是一个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点的绿色坚强智能电网。 “全球瞩目的世博会,历来都是商家展示先进科技以推动人类进步的舞台。”来自全球最大的专业科技组织——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戴维·巴萨特(David Basset)博士说,“智能电网首次成为世博会上的独立展区,反应了世博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技术展示平台,对人类绿色未来的向往。” 巴萨特说,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上升与能源资源不断枯竭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更绿色的生存方式。智能电网的发展,将使得电力供应系统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和使用,并最终让创新科技降低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 事实上,国家电网馆只是向人们展示未来智能电网的一个窗口,在上海北京路与成都路口的静安雕塑园下面,国家电网已建成国内第一座全地下、全数字、智能化500千伏变电站——静安(世博)地下变电站。这座历时近500天建成的全世界规模最大、入地最深的智能变电站,采用国内最大容量的500千伏变压器,总变电容量高达540万千伏安。 容量大只是可靠供电的一个方面,设备、系统的智能则是关键。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座智能变电站,首次采用了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气设备的局部在线监测系统,能根据事先建立的故障信息逻辑和推理模型,分类过滤故障告警信息,在线实时分析其运行状态,自动提出处理指导意见;同时,在必要时可作为区域集控中心,实现本站与相邻变电站之间的资源共享,甚至可以与大客户等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保障电力供应,对实现‘低碳世博’至关重要。”国家电网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说,“上海外来电力占总用电量的1/3,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测最大负荷高达2600万千瓦,需要外来电力近850万千瓦。因此,要保证上海电力供应,特别是要调度水电、风电等绿色电力供应上海,这需要坚强的智能电网。”
维斯塔斯高调宣布进军中国海上风电
借助本届世博会“绿色低碳”的东风,2010年国际海上风电展览会日前在上海召开。世界风电业巨头维斯塔斯作为展会协办方高调宣布:“将面向中国客户隆重推出其最新开发的V112-3.0兆瓦风机,并将全力协助中国开发丰富的海上风资源。”
殷切期待中国海上风电时代的到来
当我国乃至亚洲首个100兆瓦海上风电场项目落户在上海东海大桥东侧1公里海域时,虽没人证实其与以“绿色低碳”的上海世博会是否存在关联,但众多业内人士认为,该海上风电项目的启动,则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开发大幕拉开。 “作为全球海上风电最具经验的企业之一,我们殷切期待着中国海上风电时代的来临,并愿与中国海上风电同仁们分享我们的经验。”维斯塔斯海上风电总裁简森(Jensen)说,维斯塔斯是全球首家海上风机制造商,1990年安装首批海上风机,2001年建成了全球首个大规模海上风电厂——160兆瓦丹麦荷恩礁风电厂;如今全球近一半的海上风场的风机来自维斯塔斯,其在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接近100万千瓦。 据维斯塔斯中国总裁唐玛勒介绍,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的差别很大,比如在考虑项目安全、成本和进度的同时,也要考虑物流和电缆铺设等方面的挑战。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维斯塔斯不仅仅是海上风机提供商,还在海上风电场的规划设计、建设安装等方面有着长期和广泛的实践经验。”
针对中国市场推出“V112-3”兆瓦风机
据了解,为适应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中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启动,维斯塔斯推出了其全新旗舰产品——V112-3兆瓦风机。与此前维斯塔斯推出的V90-2兆瓦、V80-2兆瓦海上风机相比,这款新风机有何独特之处? “V112-3兆瓦风机是维斯塔斯最新推出的集自身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可靠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风机。”简森告诉记者,“这是一款全效运转、功能稳定的风机。在不同风力和气候条件下,都可利用额外的风轮到发电机转速比提高效率,增强可靠性、适用性和可利用率。” 简森说,由于V112-3兆瓦海上风机的扫风面积更大,风机转子效率、适用性和可靠性会更高,风能可利用率和发电量也将更高,因此其将更具市场竞争力。他告诉记者,V112-3兆瓦风机的扫风面积比V90风机大55%。 然而,对于海上风电开发而言,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风机越大越好”。简森强调指出:“维斯塔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发现,大型风机本身并不能确保商业案例确定性和投资回报率。问题的关键是,在面对不同的海上风场时,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设计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而后选择与之相应的风机。” 简森称,V112-3兆瓦海上风机的全球市场将主要分布在欧洲、中国和美洲三个地区。
维斯塔斯海上风机可在中国天津生产
“作为一家立足在中国长远发展的风电制造企业,维斯塔斯不仅看好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并将在位于中国天津的一体化风电设备基地设计和生产海上风机。”唐玛勒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目前维斯塔斯天津一体化风电设备基地可以生产V80-2兆瓦和V90-2兆瓦海上风机。而对于直径112米的3兆瓦风机具体在哪里生产以及生产多少,维斯塔斯将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和用户需求进行规划。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维斯塔斯天津一体化风电工厂已成为这家世界风电巨头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另一方面,随着上海东海大桥100兆瓦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的启动,维斯塔斯已明确表示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因此,其V112-3兆瓦海上风机的生产很有可能最终落户天津。 当记者就V112-3兆瓦海上风机的价格提问时,简森回答说:“风机价格本身并不是首要问题。重要的是风机制造商能否提供可靠的产品,并知道如何从开始至结束在约定的时间内和约定的预算内实施项目。”他认为,海上风电厂是长期投资,其中质量和可靠性是最关键因素。 “对于海上风电而言,度电成本和商业案例的确定将是最受关注的因素。”唐玛勒表示,维斯塔斯有信心和能力向中国客户提供最低的度电成本以及最佳的商业案例确定性;同时,为确保海上风电场的成功运营,经验丰富的技能人员必不可少,因此维斯塔斯已展开针对中国海上风电资源的调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他说:“维斯塔斯有能力为中国发展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行业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