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经理高歌代表核电人热情地接待了参观市民。高歌在致欢迎词时表示,作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大亚湾核电站,一直以来都是深圳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此次绿色之旅?走进大亚湾核电站活动,有助于市民走近核电,了解核电,放心核电,将来大亚湾核电站将更多地向市民开放,让广大市民进一步认知核电,支持核电。 环保 四台机组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500万吨 “要不是深圳晚报组织这次活动,我恐怕这辈子都不能走进大亚湾核电站。”79岁高龄的王老高兴地表示,“晚报帮他圆了一个梦!” 8月14日上午,参加活动的市民朋友带着好奇和兴奋走进了大亚湾核电站。在大亚湾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市民们先后观看了大亚湾核电发展历程纪录片和核电科普教育片、参观了核电展厅,还来到观景台远眺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景,对大亚湾核电基地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市民们对核电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目前我国大部分二氧化碳是由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发电造成的,而用核能发电则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影响环境的有害气体。 大亚湾核电基地目前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4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并在建2台百万千瓦机组。截至目前,两大核电站4台机组累计实现上网电量近3500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少消耗燃煤约1000万吨,减少排入二氧化碳约1500万吨、煤灰约120万吨。 “不需要火力发电那样高高的烟囱,也不像水力、风力发电那样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高歌表示,核能发电则具有经济、清洁、环保和规模优势。 在气候变化的压力下,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全球核电复苏进一步加快。目前世界上建成投运的核电站已达400多座,核电站发电量已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而我国仅占1.1%。我国计划到2020年将核电装机比例提升至4%以上。 安全 三道保护屏障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泄漏 今年五六月间,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的4万多根燃料棒,因其中的一根燃料棒包壳发生微小破损,被境外媒体炒作为放射性核泄漏,引起公众担忧。大亚湾核电站迅速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破损影响仅限于在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核反应堆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完整性良好,没有发生放射性核泄漏事件。粤港两地环境连续监测数据也显示,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地区放射性水平与电站投运前测量的本底数据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经过此次风波,公众对大亚湾核电基地更加关注,这也是此次绿色核电之旅的报名电话被打爆的重要原因。市民王音对记者说,因为不了解核电,就对核电站充满神秘感,加上听到一些传闻,心里就更加紧张,现在亲身来观看一次,对核电还是感到放心的。 “核能是清洁环保的,同时也是安全可靠的。”高歌说,核发电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有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三道保护屏障,只要其中一道屏障是完整的,就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 高歌说,通常说的核泄漏是指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泄漏,一根燃料棒包壳微小破损,导致一回路放射性水平轻微升高,但其影响依然受到封闭的一回路和安全壳两道屏障的保护,不会泄漏到外部环境。 据介绍,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使用的都是压水反应堆,世界上有超过60%的核电站采用这种堆型,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为成熟和安全的反应堆。压水堆核电站使用的是浓度为3%的低浓缩核燃料,而原子弹使用的是超过90%的高浓缩核燃料,安全性不可同日而语。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建站以来,大亚湾核电人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从198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至今,大亚湾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了17个年头,其骄人的运行业绩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贡献 大亚湾核电站与 深圳一起成长共创辉煌 1978年12月4日,邓小平宣布中国决定向法国购买两座核电站设备,从而拉开了我国建设核电的大幕。两年后,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大亚湾核电站,1987年8月,拥有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春到大亚湾”――大亚湾核电站从此踏上了与深圳经济特区同行的道路。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总投资40.72亿美元的这个核电站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大的合资项目。在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方面,改变了大型基建项目由国家投资的状况,开创了利用外资建设大型基地产业项目的先河。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正式投运,15年后即圆满完成了总额为56.74亿美元的基建贷款本息偿还任务。 在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建设和运营的基础上,广东核电集团每年投入1500多万美元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1997年5月,按照中央“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广东核电集团以我为主开工建设岭澳核电站一期,设备国产化率达到了30%,相比大亚湾核电站仅2%的国产化率,自主创新迈进了一大步。到2005年岭澳核电站二期开工时,国产化率已提升到了50%和70%。 如今,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大亚湾和岭澳两大核电站4台机组,在岭澳核电站二期的第1台机组今年下半年投运和第2台机组明年上半年投运后,这里将成为拥有6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核电基地。 “传统能源枯竭,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大亚湾核电站将新能源的旗帜高高擎起……”69岁的廖振?H老人这样在留言中写道,寄托了对核能的美好期盼。 30年来,大亚湾核电站从无到有,高起点起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核电基地;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一个拥有超过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核电之光,在大亚湾畔闪耀着夺目光芒,也照亮了深圳特区30年辉煌历程。 花絮 漫步大亚湾如在画中游 蓝天、碧海、绿树、沙滩……在大亚湾核电站基地观景平台上,参加“绿色之旅”的市民被优美的大亚湾景色陶醉了,大家纷纷拍照留影。有市民说,“这次‘核电之旅’不只是“科普之旅”,更是‘绿色之旅’、“生态之旅”,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觉。” 据大亚湾核电站工作人员介绍,核电基地优美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各种陆地和海洋生物在此生存、繁衍,有成群的白鹭和大量蜥蜴在这里栖息。 从观景平台返回后,市民坐在大巴上参观核电员工的生活区,只见绿树成阴,鲜花朵朵,一片片荔枝林、芒果树、桃树不断印入人们的眼帘。“每年五四青年节,新入职核电的员工都会在绿地上栽下一棵小树,挂上一个刻有自己名字的牌子,意味着新员工像小树一样在核电扎根、成长。”核电站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核电安全我们放心了” “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14日中午,在“核电之旅”有奖知识问答活动现场,核电站工作人员一宣布完题目,坐在台下的市民顿时热闹起来,纷纷举手抢答。 “不会。因为核电站用的是3%的低浓缩核燃料,而原子弹用的是超过90%的高浓缩核燃料。”市民刘先生给出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获得了奖品――一把特制的核电员工专用雨伞。 针对市民最关心的核电安全的疑惑,这次互动问答专门设计了15道问题,在揭示正确答案后,工作人员又对每一道题目的答案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很多市民因此掌握了不少核安全方面的知识。 老作家激情写下诗句 “绿色之旅是蓝色的梦,低碳之音正高歌猛进”。67岁的老作家梁东方在“核电之旅”结束后,向记者展示了他在旅途中创作的诗篇。 “我一直在细心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浓浓的绿意真是喜人。看来,核发电真是安全、清洁、环保的”。梁东方表示,以前对大亚湾核电站总有一种“神秘感”,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国外发生的一些核泄漏事件,对大亚湾有些担忧,没想到来到核电站后,不仅被优美的景色陶醉了,还有了强烈的创作灵感。 梁老表示,来深26年,曾为深圳机场记录过历史,为盐田港写过华章,这次来到大亚湾更点燃了火热的诗情,“我正在创作一本讴歌特区30年建设伟大成就的作品,参加‘绿色核电之旅’又为我的创作积累素材。
来自: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