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烟囱行业目前的防腐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稳步实施和大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国内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系统运行逐步进入了正常化和标准化。
国内火力发电厂一般采用烟气湿法脱硫处理且不设置烟气加热系统GGH装置。湿法脱硫工艺对烟气中的SO2脱除效率极高,但对烟气腐蚀的主要成分SO3脱除效率不高,约20%左右。湿法脱硫后的烟气温度约40℃-50℃,饱和,含水量高,湿度大,温度低,烟气处于冷凝结露状态,常规烟囱中的烟气呈正压运行,且湿法脱硫处理后的烟气一般还含有氟化物和氯化物等强腐蚀性物质。因此,烟气湿法脱硫后的烟囱由于冷凝结露和烟气正压运行的影响,烟气环境(低温、高湿、强腐蚀性物质等)使烟囱腐蚀状况进一步加剧,烟囱排烟内筒腐蚀渗漏事例逐渐增多,并形成了趋势。
自2008年初国家环保部门严格控制燃煤电厂脱硫装置投运率以来,国内燃煤电厂已防腐的脱硫烟囱腐蚀渗漏事故频出:
(1) 部分已防腐烟囱在脱硫装置投入运行仅1周即出现渗漏;
(2) 相当一部分已防腐的脱硫烟囱,在脱硫装置投入运行不到半年,即出现严重的渗漏和钢筋腐蚀;
(3) 更为严重的是,出现这些渗漏事故之后,这些烟囱的防腐蚀总承包商(提供防腐蚀方案、防腐蚀材料和施工承包)提不出任何补救措施,再加上电网调度的原因,电厂也找不出停机时间供这些承包商进行反复修复,即使反复修复,也都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综合上述,国内目前大量的湿法脱硫烟囱在严重腐蚀环境下带病运行,存在大量的难控制和难处理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及到电厂的安全运行。而各种防腐处理技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烟气湿法脱硫后烟囱内壁的腐蚀难题!
二、新型烟囱的发展概况 防腐收尘节能烟囱是在原有发明专利——《高效烟囱》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高效烟囱在1985年申报专利,198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321),1991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证号A03018)。为开发、推广和改进该项发明,二十多年来,在上海、武汉、天津等九省市的化工、冶金和热电等行业排烟工程中实施了近30座,高度45~210m,均取得了环境保护和节能的优良效果,所做项目至今运行稳定,筒体完好,烟囱内壁无腐蚀痕迹。多年来的工程实践,新型烟囱在设计方法、施工工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系列。
三、新型烟囱运行原理 防腐收尘节能烟囱的运行原理是:改变常规烟囱的进气方式为切向进气方式,烟囱内壁加螺旋来复线结构,使烟气旋转排出大气。利用旋转烟气流动产生的离心力、中心负压以及流体动能高度集中和相对稳定的旋涡结构,致使冷凝水雾被吸卷聚集于烟囱中轴地带、烟羽有较高的抬升能力和烟气中固态粒子进一步分离的三种效应,达到烟囱内壁不腐蚀、烟羽保持较高的抬升高度和烟气进一步除尘等三重目标。
四、新型烟囱技术特点 ● 冷凝水雾(强腐蚀性物质)集中于烟囱中轴地带,和烟囱内壁不发生接触,不腐蚀内壁,烟囱使用年限长,免维修,从根本上解决了烟囱的腐蚀难题;
●和常规烟囱比较,新型烟囱施工周期短,造价低;
● 在采用湿法脱硫工艺中,不需铺设防腐内衬,不必配置换热器(GGH),也不会降低烟气抬升高度,降低工程成本;
● 结构稳定性好,性能终身完好;
● 烟气稳定性好,扩散高度高,在大气逆温情况下,不出现烟气落地现象,环保效果好;
● 烟气在筒内旋转,有很好的除尘作用,含尘量进一步降低,很好的解决了湿法脱硫以后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起到了二次除尘的效果;
● 烟气流动顺畅,压头损失小,减少引风机动力消耗,节能效果显著。
新型烟囱没有套筒式烟囱内外套之间的维修通道,筒体外围尺度较小,造价低。另外它不用配置GGH,大幅度降低了基建费用。建设成本的降低还体现在新型烟囱施工周期短,施工周期是套筒式烟囱的2/3,项目可以早投入运营.
来自:北极星电力论坛
|